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127

文章分享:


龍眼飄香、古法再現:台南東山嶺南社區觀摹紀實

作者 / 施聖文

文 /施聖文
圖 / 施聖文

距離台南市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東山區嶺南社區,是麵包師父吳寶春欽點的龍眼乾的產地。嶺南社區共分西勢角、圓潭子、牛稠子、宅子內四個聚落。2006年東山垃圾掩埋場設置抗議的事件,也讓社區開始意識到環境的問題,當時自救會長陳顯茂任職國小老師,也在此之後辭去教師一職,投入社區的工作中。

嶺南目前以龍眼以及龍眼烘乾為主要產業。社區在空間上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一是三合院老宅的聚落型態,二是社區內各式大小的龍眼烘焙窯到處林立。許多窯爐都各自有自己的樣貌,大部分外表以鐵皮搭蓋,並堆置龍眼木在外,在空間視覺與社區特性有一定的連續感。

九月正處烘焙龍眼乾的產季,社區不時飄來龍眼木烘燒的味道,有些窯爐已被白煙圍繞,增添鄉村的情趣。之前社區已舉辦相關活動,希望能對傳統的龍眼烘焙爐與古法進行復振,成為社區的產業與文化特色。但對於社區的人而言,龍眼的烘焙窯是每天都照看到的景物,社區的人很難想像這樣的「經常之物」能夠有什麼樣的發展與特色。然許多偉大往往誕生在平凡之中,如何擄取出其菁華,有待未來進駐團隊的努力。

社區活動中心是社區民眾聚會的場所,中午農休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到活動中心前的涼亭休息。每週兩次新營醫院的巡迴義診,居民也會到活動中心聚會,有病看病,無病打嘴鼓。老人們常說:「有事作的時候都沒病,沒事的時候一身病。」

​因緣進到龍眼園內,老農的親切、熱情與風趣的言談,還有那吃不完的龍眼,那是城市所享受不到的人情味。老農們對於嶺南的龍眼也十分自豪。農園內柳丁與龍眼混種,因此有高低層次的空間感,農園內的動線也不會難以行走,而走在農園的落葉上,喀吱、喀嚓的聲響,也別有一番情趣。

閒聊中約略提龍眼的販售,多是農產運銷班來收購,以及水果批發商也會到社區自行收購,農會因為所開的收購價格較低,大概只會收次級的龍眼。品質好一點的龍眼主要是去製作龍眼乾,因此家戶中多有自己的烘焙窯。對於目前社區內想要恢復農作傳統的烘焙窯,老農說那是一種傳統,現在的人不可能在用那種方式進行,因為所需要的勞動力太大,藉由機械的協助來烘焙,比較符合現狀。

傳統的方式是否會比較好吃?社區總幹事說影響龍眼乾的風味主要是燒材的問題,燒材一定要用龍眼樹的木材來燒,才會有好的風味與色澤。用其他木材燒會失去原本龍眼的味道,同時在外殼上也會附著許多的黑灰,賣相很差。對於烘焙龍眼乾而言,社區始終堅持以龍眼木來烘焙,也因為這樣的堅持這也讓吳寶春師父的麵包總是堅持使用東山的龍眼乾。

 

 

未來駐在點的空間,是座落在社區活動中心約步行三分鐘的三合院。屋子有些狀況,就整體空間而言是非常優越的。屋況與地景可以讓進駐的學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要規劃的是在整修的過程中,如何動員社區的人一起來作,這部份需要更細緻的操作與組織。

嶺南社區有著南台灣傳統鄉村的味道,但卻保有著自己的自豪與驕傲。對於環境意識、社區產業的認同,相信都是未來進駐社區的養分,寶藏於此,等待著團隊的進駐,相互學習,互相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