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463

文章分享:


以創新迎接社會與經濟的挑戰

作者 / 新作坊

2014年夏季,參與「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的各校代表前往加拿大,深入瞭解加國推動大學與社區合作的經驗,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現況。包括加拿大政府為了鼓勵學界投入相關研究,由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委員會(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SHRC)推動「社區暨大學研究聯盟(The Community-University Research Alliances, CURAs)」計畫項下的各個機構。

CURAs旨在促進大學與社區之間的合作,以在地居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為目標,由大學建立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和在地的實踐工作者一同尋求解方,並以實作經驗為基礎,開展社會實踐與學術研究的對話。這與人社實踐計畫的精神相當一致。在此刊登完參訪團老師們對於各機構的觀察與介紹後,本期專欄也列出參訪結束後,訪團老師們的綜合反思,期望對於人社實踐團隊,或是其他有志於從事類似工作的大學團隊,能藉此得到一些經驗方面的傳承與思考上的啟發。


  • 創新:知識產生、運用和轉換的新途徑

從加拿大SSHRC推動CURAs的經驗看來,鼓勵大學與社區結盟一起從事研究的模式,不僅改變知識產生的傳統,更在知識運用方面,重視最佳實務的產生,也就是強調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此即是創新的精髓。加國的經驗充分支持科技部推動人社實踐計畫的立意,並證實原先設定的目標是可達成的。

  • 追求知識創新之際,大學教育方式應配合改變

在SSHRC對CURAs的評價報告中,指陳出此計畫對於大學教育的影響未能被證實,但在引發學生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的影響是顯著的。溫哥華CityStudio即是一個生動的案例,學生學習的空間不侷限在校園,提出「以城市為教室(The City is the Classroom)」,就是最好的寫照。此外。也將「增進學生的可就業性」列為一項目的,相信學生透過多元的學習途徑,特別是社區的參與,應可增進畢業後就業的競爭力。科技部推動的人社實踐計畫,或許也可將此項目標納入。


圖:CityStudio和六所大學、學院合作,創造與社區分享討論的氛圍。

  • 社會實踐的部門及議題領域:第三部門、社會經濟(或社會企業)

CURAs所資助的計畫中,不論是BALTA或者Le Chantier de l’économie sociale,都是由民間團体組織與大學一起執行計畫,不是公部門,也不是商業部門,而是培育第三部門的力量。BALTA的治理模式是領導與資源的共享、以及參與式的決策。在CURAs資助下進行的議題領域有三:(1)人群服務以及可負擔的住宅;(2)農村發展與再生;(3)分析、評鑑及底層結構的建置等(Infrastructure)。目前向SSHRC提出的Partnership Development Grants申請計畫中,包括的主題為:食物安全、可負擔起的庇護所,能源運用及減碳、財務轉型、另類的土地權(land Tenure)、以及治理等。另在Montreal 根據Research Partnerships: The ARUC-ES and RQRP-ES Model中,研究領域為:社區住宅、社會服務、地方及區域發展、勞工運動委員會、休閒及社會旅遊、以及財務等。上述兩個組織所從事的研究議題,都是大學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研商的結果,雖說關注的議題會因地區而有異,但都不離社會經濟的範疇。我們推動的計畫,對於各校預定處理的議題是任由各校提出?抑或先大致界定社會實踐的範疇,但實作的領域則因地而允許彈性?

社會企業推動的環境:社會企業創業之初需要貸款,協助其研擬營運計畫、財務計畫,並獲得貸款,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台灣政府為輔導中小企業,已實施相關制度,未來為積極推動社會企業,也需另外建置制度。此外,社會經濟單位或社會企業組織所涉入的議題,就業(勞動部的職業訓練方案、就業服務)、教育(參加職業訓練方案獲得證書能否被視為是相同學歷等)、河川保護(環保署)、農場(農業部)、住宅(內政部)等都需要與其他政府部門協同合作,當然政府相關的法規、施政計畫也需要配合修改。


圖:BALTA以永續自給食物系統概念,所推動的農夫市集。(圖片來源

  • 大學與社區的夥伴關係Partnerships是推動計畫的結果?抑或計畫推動的要件?

在CURAs 推動前,社區與大學的關係不存在,但經由推動方案而產生?抑或大學與社區團體組織的關係原先就鬆散存在,但因經費的挹注而使關係網絡正式化,建立合作機制,產生更大的創新和實踐之能量。相信後者是較貼近真實的狀況。此也反映在SSHRC目前推動的Partnership方案中,申請單位必須出具願意參與計畫的所有組織之同意書。就此觀之,未來在甄選參與人社實踐計畫的學校時,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是重要的指標。

  • 研究方法的翻轉:行動研究、社區為主(Community-based Research)的研究,或其他?

從參訪中,不論Michael Lewis發展的Reinventing the Local Economy, Community Resilience Imperative,或者David Lepage的Social Enterprise Sector Survey Project以及 University of Montreal,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所建立的社會經濟單位之資料庫,甚至Parole d’excluEs的博士後研究員所進行的研究,其性質都不是學者純然的興趣而已;其次,社區的組織團體或社會行動者,不該是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是一起工作的夥伴;再其次,研究成果是帶來改變,不論是在實作模式上,或更宏觀層次的政府政策、計畫,以及立法的改變。因此,行動研究或者是社區為主(Community-based Research)的研究較可能產生此種效果。

  • 各校推動人社實踐與社會創新模式永續發展的挑戰

SSHRC在CURAs結束後,推動新的Partnerships方案,BALTA提出此項方案的申請,不僅經費大幅縮減,尚未獲通過,執行CURAs方案而建立的夥伴關係和合作模式能否繼續運作,訪團成員目前抱持保留的態度。但反觀Le Chantier de l’économie sociale的案例,因其是正式的組織,且University of Montreal早就成立社會經濟研究室,加上魁北克省政府的經費資助,看起來還能持續發揮功能。就此觀之,建議承辦人社實踐計畫的學校應成立校級的相關研究中心,並尋求多元的經費來源,最好能與當地的地方政府密切合作。


圖:蒙特婁當地社會企業規模多屬小型,因此許多農場、商家會共同經營,也是合作經濟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