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49

文章分享:


募資的誤解與誤用:台灣案例的考察

作者 / 黃昱珽

檢視台灣募資事件

台灣的募資平台近年來開始盛行,先後推出不少引人注目的產品。2014年10月一款能把樓梯當成斜坡的八輪滑板車Stair-Rover專案(Allrover),在台灣募集到39,062,040元的金額,創下亞洲集資的最高紀錄。Stair-Rover本來僅是一個鎖定特定族群的產品專業,提案團隊原先只想募集到20萬元的資金來作模,能有如此的成功也讓他們深感意外。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Stair-Rover專案的成功,也說明了台灣仍有著相當豐富的資源與可能性,能夠讓好的點子發光,讓一些人的夢想成真。

在台灣,許多社會運動也透過群眾募資平台,來獲取運動所需要的資金。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2014年與2015年舉行的反核遊行,都是在Flying V募資平台上成功募得所需的資金。除此之外太陽花、割闌尾等運動,也都透過募資平台進行募資,並獲得超出預期的金額挹注。台灣的「社會力」的蓬勃運行,可以從這些金額的踴躍窺見一二。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台灣的募資平台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除了法律規範不夠周延、對出資人的保障不夠完整之外,在台灣我們也能發現許多特別的案例,許多人以很不同的方式使用著募資平台。在這些使用方式的背後,可以看到不少有趣的、對網路募資平台的有趣想像。本文不討論利用募資平台詐騙的事件,而介紹三個引發不少爭議的案例上。這三個案例引起爭論的理由,正可說明台灣社會對於募資平台的定位,仍有許多不同的想像空間

圖:Climb for Taiwan募資專案引發相當大的爭議。

Climb for Taiwan(2015 / 06

Climb for Taiwan是今年引起許多討論的案例。這是台大一門「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的作業。25名學生將背著30公斤的行李,進行十天九夜的南湖大山縱走之行。這個計畫成立了一個網站說明學生們的計畫,預計要募集到30萬元的活動經費。

根據網站「聲明書」的說法,整個活動其實是向七十多間企業進行募款,架設網站是希望建立與企業洽談理念、贊助、回饋的內容;然而當網站曝光之後,社會將此視為是群眾募資平台,而對此方案大加撻伐。學生們對造成社會的困擾作出道歉,這個方案最後也在一陣混亂中落幕了。然而即使是本質上是誤會,但此募款方案所引發的社會反彈,卻是相當罕見的大。一般而言,失敗的募款專案,通常也就是遭到譏笑、無法籌得目標款項而已。因此Climb for Taiwan這個個案失敗的背後,更重要的其實是整個方案和一般的募款專案的落差太大,才導致整個社會的情緒性的激烈反應。

群眾募資的動力來源,乃是提案者的價值,或者說,他的「夢想」。提案者有個激勵人心的理想,因而打動了其他人,讓他們願意成為出資者,出資贊助並一起完成這個計畫、這個夢想。Climb for Taiwan這個專案的核心問題,正在於學生們沒有提出這個打動人心的價值,不但沒有打動人心,反而激怒到不少人。面對群眾的募資所受到的考驗其實是相當嚴苛的,在Climb for Taiwan的事件中,許多有實際登山縱走經驗的人都指出,整個登山的經費估算相當草率,包括山具負重、嚮導、醫療等準備也不夠周延。換言之,整個方案並沒有辦法彰顯學生們已經做好攀登南湖大山的準備,也無法顯示出他們真的想要征服此山的熱情。甚至在網頁的說明上,還有著「上山,不是為了攻頂」的措辭,很可能給予人截然相反的認知。本文認為,正是由於缺少感動的力量,才導致此一方案飽受整個社會的批評。

Bara 1手機(2014 / 02

2012年EVERYDAY OBJECT團隊在Flying V平台上推出「ch+u:超電能飛行腕錶」方案,獲得相當的成功,這個團隊之後陸續推出許多產品,呈現出相當的設計感與品味。EVERYDAY OBJECT團隊自2010年創立到2013年正式成立品牌,可以說募資方案的成功對催生此一團隊作出了相當的貢獻。然而,該團隊在2014年於Flying V推出的Bara 1手機的方案,卻引發出許多的批評。

在這個手機方案中,EVERYDAY OBJECT團隊將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出一款智慧型手機。在接受Inside的訪談中,創辦人自「bara」的諧音出發,提到有些人聽到之後,產生「要跟大陸小米對抗的台灣芭樂機」的問題。創辦人談到,他們希望能讓產品有「台灣本土的新創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形象。更進一步地說,「台灣是時候,該有一個屬於全民的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了」。

Inside網站以「企圖藉由群眾募資成為台灣版小米機的『bara』」為標題對此一專訪進行報導[1],臉書上也獲得許多正面的迴響。然而很快的一個消息的揭露,暴露出整個專案最殘酷的事實:這隻手機其實是中國金立手機所推出的新產品「金立 Elife S5.5」。這不是一隻能和大陸小米對抗的台灣品牌,它就是個大陸產品「貼牌」生產的產物。獲知此消息之後,Flying V緊急撤下此一專案並發表聲明,不過該手機並未因此面臨封殺的命運。2014年4月,震旦通訊宣布成為Bara 1獨家實體販售的通路,此一手機仍然在台灣上市。


圖:中國金立推出的「全世界最薄」5.55mm的Elif S5.5,在台灣以bara 1的品牌包裝上市。

平心而論,Bara 1並不是一款糟糕的產品,相對地它在品質與規格上表現都相當不錯。「貼牌」生產也並不是什麼錯誤的商業策略,整個方案最大問題是在推出的過程中,賦予了產品本身不能承擔的價值。這個被賦予的價值確實能夠感動人心、增加募資成功的機率。然而現實與宣傳之間巨大的落差,導致整個專案被迫撤架的命運。

此外,更需要我們思考的地方,乃是整個方案為什麼需要向群眾募資?在產品已經開發完成,國內代理已經確認的情況下,這個募資方案的功能,就變得非常的曖昧。就本質上來說,這更像是藉由群眾募資來進行宣傳的手段,或者將募資平台當成了「預購商品」的銷售管道。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和募資平台所能承載的社會意義與功能,多少有種背道而馳的感覺。

圖:1997年最佳RPG遊戲Torment。

「重生的羽翼」遊戲代理(2015 / 08

2006年台灣廠商OMG取得了韓國網路遊戲「飛飛」(Fly for Fun)的經營權。與一般線上遊戲的生命週期相同,這款線上遊戲隨著遊戲人數下降出現虧損,遊戲公司最後作出(台灣)營運終止的公告,「新飛飛online」於2015年4月22日關閉了伺服器。

一款線上遊戲能夠經營8年,已經可說是相當成功,也必然擁有核心的「死忠」玩家。或許是這些玩家的要求,2015年8月OMG發起了台灣首次的「全民集資重啟線上遊戲」方案,計畫以向群眾募資到300萬元、公司出資200萬元的方式,重新啟動此一線上遊戲「至少到2017年底」。此一集資方案引發了網路上激烈的辯論,批評者對遊戲公司、方案本身都作出了批評,支持者則採取了實際的行動。截至8月24日為止,已經有326人出資,該專案一共募得511,300元。就一個集資專案來說,至目前為止可算是十分成功。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案例,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這個集資方案確實有激動人心的「夢想」,其實現實中遊戲「復活」的集資方案也相當不少。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是1997年最佳RPG遊戲Torment(中譯:異域鎮魂曲)的「精神續作」(因版權問題無法直接以續作名義問世)Torment: Tides of Numenera。2013年此一方案在kickstarter網站上推動時,創下了當時遊戲製作類的募資新紀錄:4,188,927美元。Torment: Tides of Numenera是一個在原遊戲設計團隊已經解散各奔東西的情況下,藉由募資活動重新招募核心成員並添加新血的築夢計畫,這與此一「重生的羽翼」方案相當不同。在台灣的案例中,遊戲代理廠商自行發起募資來重新啟動遊戲伺服器活動,批評者因此認為,這其實是將營運虧損的風險,轉嫁到了所有出資者的身上。換言之,這是將募資活動轉化為商業的應用。

此一類型的募資活動,相當程度改寫了群眾募資的邏輯。嚴格來說無分國內外,今日的募資平台不斷受到商業邏輯的滲透及挑戰。未來的群眾募資到底將會展現怎麼樣的型態,是否仍能夠保持原先社會創新的意涵,則需要未來持續的關切。


圖:Torment精神續作Torment: Tides of Numenera,在2013年創下集資超過400萬美元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