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3443

文章分享:


閒置空間活化的可能性:從前草地區一塊畸零地談起(上)

作者 / 陳佳君(前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前草團隊專任助理)

高雄市前鎮區作為臺灣經濟起飛的工業重鎮核心區域之一,盛極一時的拆船工業、加工出口區各種大型石化與冶金工廠於1960年代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吸納大量本島與離島的農村人口來這裡「討生活」。位處前鎮中央地帶的鎮陽里,鄰近前鎮加工出口區及舊前鎮區公所,由凱旋四路、鎮華街、前鎮公車站後街與前鎮街串起附近商圈,倚仗著地理位置便利,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機能一應俱全,成為移民匯聚的首選之一。

然而,造鎮的速度趕不上外來人口洶湧而至的速度,大量違章建築因應而生,特別是未經規劃、先有建築後有路的擴張方式,讓前鎮草衙(後文簡稱前草)地區的建築擁擠雜亂、道路狹窄彎曲,連帶也使得後續的土地規劃多半破碎而缺乏整體性。

1980年代以後,前鎮加工出口區完成階段性任務,隨著工廠外移與產業轉型,過往密集的勞動人口也隨之流失。但留下的違建聚落問題長期難解,雖曾進行過幾次市地重劃,卻只是便宜行事,並未有通盤完善的規劃,因而形成大量閒置空間與畸零地。


圖:前草地區的道路狹窄彎曲,土地運用多半破碎而缺乏整體性。圖中空地為本次進行改造的社區閒置空間。

鄰近鎮賢戶外停車場的「鎮東段1299」正是這樣一處公有空地,根據《高雄市畸零地使用規則》 ,若土地未符合都市計畫規定之最小面積20平方公尺,且非與鄰接土地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使用,而達到規定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不得建築。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尷尬的小空間,讓這塊空地在都市更新的腳步下被閒置下來。

前鎮區鎮陽里鄭蔡秀燕里長表示,這塊畸零地長年閒置荒廢,不時有人將垃圾棄置於此,在破窗效應的影響下,造成環境髒亂,影響市容觀瞻。不僅如此,閒置的空間遭民眾長期佔用,成為都市侷促空間下的免費停車場。為維持市容的美觀,區公所最初於空地外圍栽種七里香及鋪設水泥車擋,阻擋周邊居民隨意停車,但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的暫時處置。為了進一步回應地方里民需求,她在2022年4月邀請中山大學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前草團隊一同至現場會勘,並至前鎮區公所商討綠美化及環境改造工作,期盼藉由大學資源與社區特色結合,共同研擬活化方案。


圖:鎮陽里鄭蔡秀燕里長邀請前草團隊前往「鎮東段1299」勘查,討論後續改造的可行性。

在初步場勘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空地周邊區域點綴不少綠色盆景,引發我想用園藝來再造畸零地、引發公共參與的想法。民眾向來視園藝為一種休閒放鬆的方式,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居家時間增長,許多民眾更開始運用自家的庭院或陽台蒔花弄草或種植蔬果打發時間,恰巧與「可食地景」的概念不謀而合。簡單來說,可食地景是以改造閒置或低度利用空間為主,舉凡各種綠地空間、鄰里閒置空地、社區中庭、大樓屋頂、家庭庭院及陽台上,都能種植可以食用且兼具景觀效果的作物。

而在前草,位於新草衙聚落的銀髮族市民農園即充分展現可食地景的概念。在市民農園中,由高雄市政府提供63塊耕地讓銀髮族進行實作,長輩們不但可以透過有機農法培植友善環境的蔬果,還可以在此共食共作、進行交流。只不過,每年開放抽籤的耕地僅有44塊,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難免有供不應求之感。正因如此,促使我思考若是鎮賢街的閒置空地能重新整理運用,不但可以提供沒抽到籤的社區長者們建立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也能藉由社區共作,重新形塑公共空間的地景風貌;對於公所來說,閒置空間也能有效利用,提升土地使用效益。

我提出構想並獲得團隊支持後,便去拜訪銀髮農園與鄰近的羽蝶農場。羽蝶農場主要是利用植物及園藝活動協助精神障礙者進行精神復健,負責人詹一隆老師表示很樂意提供資源,不論是土地的整理到苗圃的搭建,皆可以提供物力及人力上的協助。


圖左:「高雄市銀髮族市民農園」供長輩培養種植興趣,並推廣有機方式培植友善環境蔬菜;圖右:羽蝶農場提供園藝治療的空間與服務,經由接近植物、自然相關的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狀況,以協助精神障礙者回歸社區。

那幾年新冠疫情所造成身心靈的恐慌,使社區居民特別留意具有防疫功效的草藥茶飲,加上為了與鄰近的銀髮農園及羽蝶農場做出區隔,因此在鎮東段1299規劃種植的主要是可食用的香草植物。

況且居民們對如何使用香草已有普遍的認識,我便針對空間規劃初步繪製了一份草圖,標示出各種香草植物的位置,希望能讓民眾有需要時可以採摘,便能隨時有新鮮的香草可以沖茶或入菜使用。加上若能與羽蝶農場合作,把畸零地改造成開心農場,讓社區居民與羽蝶農場一起來維護,附近又有我們團隊的好伙伴泉捌月甜品店,有望讓該畸零地搖身一變,成為社區的交誼空間。


圖:初步規劃種植可食用香草的開心農場草圖。

當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時,卻發現那塊土地缺乏種植作物最重要的關鍵元素——水。附近沒有水源可進行澆灌,因此該方案若要繼續執行,需要考慮裝設水塔或是仰賴人工澆灌。針對此狀況,我們與里辦公室成員一同至區公所尋求解決對策,雖然區公所願意支持我們的行動,但只能提供每兩週一次的灑水車協助澆灌,建議我們種植耐旱植物即可。另一方面,區公所也提醒該畸零地上亂石、廢棄物眾多,若居民進入,很可能會跌倒受傷,「屆時由誰負責?」我們只好選擇撤銷開心農場方案。

但若不執行原先的方案,團隊還可以做些什麼來與在地一起活化這塊畸零地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