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98

文章分享:


WHO的全球高齡友善城市與上海市的個案

作者 / 黃昱珽
 

 

 

 

 

 

 

 

 

 

 

 

 

 

 

(首圖說明:各種不同的老年生活

文/黃昱珽

圖/詳參考資料

都市化與高齡化是21世紀全球所面對到的兩個重大挑戰。根據WHO在2006年所做的推估,發現到了2050年時高齡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2%,成為歷史上首次高齡人口超越14歲以下兒童的全球人口結構。建造一個對高齡人口友善、適合居住的生活環境,因此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事。為此2006年至2007年間WHO在全球33個城市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焦點團體訪談,研究高齡人口的普遍需求,最後在2007年出版了《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報告,提出城市如何建設成為友善的環境,方便高齡人口居住、社交,並且參與社區活動。這份報告探討三個主要的因素,包括物質上的環境(交通、住宅、戶外空間與建築)、社會與文化環境(社會參與、尊敬與社會融入、公民參與及就業),以及社會服務(通訊及資訊、社區支持和健康服務)。

►WHO全球高齡友善城市的主要研究33城市

 

 

 

 

 

 

 

 

 

 

►WHO 全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封面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出版之後受到全球各城市的重視,並成為推動重要建設的參考依據。2009年,WHO更進一步提出全球高齡友善城市網路的五年計畫,嘗試建構一個城市間的網絡、協助世界各城市面對快速的人口老化與不可逆的都市化過程的挑戰。此一網絡計畫仍在建構中,參與的城市已經不限於原先的研究對象,諸如里昂、加爾各答等城市也紛紛加入了網絡之中並各自尋找合作對象。

上海市是WHO在最初進行調查研究時的參與城市之一,也是全中國最早進入「老年型城市」的所在地,因此上海成為中國最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的城市,民政局每年都會提出〈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書〉,並於2013年提出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行)〉辦法,做出政策性的宣示。上海市在作法上包括兩個主要的重點,首先是法規、服務的制度化,在一系列的法規規範上朝向要求提供高齡人口友善的建築、交通等生活環境,同時也修法強化老年養護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標準,藉此要求服務專業化、並獎勵老年科技產業的相關研究。其次,上海市也嘗試在軟體上提升對老人的服務與活動參與,包括舉辦老人體育活動、增加老年教育名額,以及各種敬老活動等;另外也是強化醫療保健照護、培訓老年照護的相關人才。

►2011年上海松江區「軍徽映夕陽」敬老活動。

►2012年上海松江區「軍徽映夕陽」敬老活動。「軍徽映夕陽」已成為中國官方的敬老活動標語,在各地都可看到。

上海市的模式,主要是透過公權力的規範、推動與獎勵,提升市內建設、活動、服務等對高齡人口的友善程度及可親近性。它在軟體方面的建設,指的是服務的素質與科技,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全市性的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這除了缺少民間參與的角色定位之外,也在強調照護、「送溫暖」給老人等政策的同時,較缺乏對老人社會生活面向的維護與擴展。取而代之的是舉辦各種官方尊老、敬老的活動,並在法律規範上強調表彰敬老的模範行為的作法。上海的模式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色彩,將老人視為奉養、尊敬的對象。但是在WHO的研究中,則更為強調高齡人口的社會參與、以及他們的社區生活,在探討老人的「尊敬」(respect)時則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尊重。WHO報告裡便提到教會的主日活動,對許多高齡人口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他們上台的證道受到重視,發言會被聆聽。過去傳統社會裡高齡人口能在大家庭的生活裡受到尊重,但隨著都市化與家庭結構的改變,東方社會的高齡者的社區生活受到更多的侷限,這部分難以透過官方來推廣。上海市正好可以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顯示出政府在推廣、建構高齡友善城市的侷限所在。

 


【參考資料】

WHO 2007.2009年《高齡友善城市網路》:

http://www.who.int/ageing/Brochure-EnglishAFC9.pdf ‎​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7/9789241547307_eng.pdf

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http://www.shrca.org.cn/sub02.html

2013年〈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行)〉辦法: http://mzj.sh.gov.cn/gb/shmzj/node8/node194/u1ai3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