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35

文章分享:


vuvu!可以聽你唱這首歌嗎?(上)

作者 / 嚴不凡(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專任助理)

接觸據點,拓展場域關係

大鳥部落一直是臺東大學人社計畫長期經營的場域。從2019年到2022年這三年間,我們持續與大鳥部落的青壯年夥伴合作,包括笆札筏布工坊、部落青年司降等,共同推動大大小小的各項方案,像是「我們不只賣布包」與《菸草快報》等。不僅致力於文化保存,也著手推廣部落品牌。

2022年後,新一期的人社計畫啟動,我們延續對大鳥部落的經營。在具有社工專長的林慧芬老師牽線下,認識了天主教瑪利德蘭基金會——這是一個在臺東地區積極推動長照、日照、學童課輔與書屋等福利服務的單位。後來我們得知,該基金會也在大鳥部落推動長者日間照顧服務,因此我們認為,這或許是個與當地耆老建立關係的好機會,也能從長者的視角進一步認識這個部落。

於是,我們正式進入「大鳥社區照顧據點」(以下簡稱大鳥據點)。雖然場域同樣是在大鳥,但對我們來說,這卻是一個幾乎從零開始、完全陌生的田野。在緊張與期待交織的心情下,我們開啟了一連串的田野工作與行動方案。這篇文章透過這些行動歷程的描述與反思,梳理了場域關係如何建立,也思考著社會實踐的可能意義。

培養關係,不帶目的性的拜訪

大鳥據點每週二開站,因此週二也就成了我們固定的田野日。一開始,我們秉持東大人社計畫的起手式,以緩慢、無特定目的的方式靠近據點,先從陪伴做起,一邊觀察、一邊摸索,思考如何在這個全新的田野場域中展開行動。

很快地,我們發現大鳥據點的長輩們非常有活力,而且特別熱愛唱歌與跳舞。每個月的第二個週二,據點都會固定邀請族語歌謠老師來帶大家唱歌謠。


圖1:在據點認識了對植物很了解的vuvu成男,vuvu邀請我跟鎮清、濬瑄一起去他山上的工寮坐坐,順便帶我們認識這裡有的植物。

其實,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想過要整理出一本繪本,而只是注意到:歌謠老師所使用的譜面,經常因為翻印過多或其他不明原因(也可能是老師單純不熟悉 Word 操作),導致排版歪斜或印刷不清晰。於是,我們決定先從小處著手,幫忙微調譜面,讓它們變得更工整、清楚。並在這過程中,慢慢萌生了行動方向。


圖2:印刷過後模糊不清的照片。

蒐集歌謠,確立行動方案

後來,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值得深入耕耘的方向。這裡的族語歌謠數量豐富、內容多元,而長輩們又充滿活力與熱情。在與歌謠老師的討論中,我們得知,他其實早已將歌謠一首一首蒐集起來、並在大鳥國小的族語課程進行傳唱,但使用程度多用於教唱,較無系統性的整理。

於是,我們開始著手行動,決定精選六首歌謠,並結合長者的生命故事,編織成一本繪本。由此正式開啟了一系列蒐集歌謠與口述生命故事的行動方案。

我們從歌謠老師的歌謠本中,挑選出六首作品:〈孤雛淚〉、〈三餐時間〉、〈換工〉、〈歡樂的跳舞〉、〈兩家人來認識一下吧〉與〈送別〉。之所以挑出這六首歌謠,是因為它們能夠勾勒出 1940 至 1960 年代大鳥部落長輩的成長經歷,是與他們生命歷程相呼應的重要主題——從童年時協助農忙、青春期跳舞認識異性,到後來的相親、成家,以及孩子們離開部落外出發展的種種過程。

確定歌謠後,我們便開始深入蒐集繪本中所需的生命故事,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記憶與歌聲,讓歌謠傳唱之餘,也能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故事。


圖3:在歌謠班蒐集歌謠、與vuvu們一起學習。

〈三餐時間〉,一起來「捏」出三餐吧

經過一、兩個月的陪伴與定期田野,我們漸漸能叫出長者的名字,能一起唱歌、跳舞,與據點的 vuvu 們就像朋友一樣,關係越來越緊密。當他們開始習慣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出現之後,我們便開口向 vuvu 們說明,我們希望能將他們的歌謠與生命故事蒐集下來,vuvu們也覺得很開心,有人可以協助他們整理這些歌謠,讓他們可以跟自己的孫子說故事。

於是,我們展開了第一次的生命故事蒐集課程。

我們以〈三餐時間〉這首歌作為起點。這是我們在據點學會的第一首歌,旋律朗朗上口、節奏輕快,歌詞也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順序排列,十分整齊易記。為了能夠更具體了解長輩,也透過手作增添課程趣味,我們決定以「三餐」為主題,帶領 vuvu 們用黏土捏出他們的日常飲食,再透過這些食物,引導他們說出過往生活的樣貌。


圖4:一起來「捏」出三餐吧活動結束後,vuvu們拿著作品大合照。

透過這個過程,我們才真正了解到,過去他們的日常其實與我們想像中有所不同。原以為小米是常見的主食,但長輩們告訴我們,小米其實並不常吃,通常只有在祭儀或製作cinavu時才會使用。因為小米的種植需要不斷驅趕鳥類,相當耗時費力,因此,過去的主食多半是種植較容易的芋頭與地瓜。

此外,他們還會採一些辣椒、土菇,加上簡單的調味料,煮成一道辣椒湯,這才是真正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風味。


【延伸閱讀】

為什麼屬於大鳥部落 ——《senay nua se pacavalj 屬於大鳥的歌》歌謠繪本編輯解密
看見照亮南迴部落的安靜身影
從設計遊戲開始的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