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509

文章分享:


科學知識與在地經驗:不同知識體系如何進行資源共管-加拿大的鯨魚狩獵配額制

作者 / 陳中寧
 

 

 

 

 

 

 

 

 

 

 

 

(首圖說明:拿著標槍的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有狩獵鯨魚的傳統。(圖片來源:wikicommon

文/陳中寧

圖/詳圖說

對努納維克的因紐特人(Inuit)而言,狩獵鯨魚是傳統的一部分。有些男孩,也包括少數女孩,從10歲起就會參加鯨魚狩獵活動。這些新手一開始當然會出很多差錯,但從錯誤中學習也是狩獵活動的一部分。不同年齡的獵手會一起行動,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所以狩獵不僅是產業活動,也帶有文化傳承的性質。在分獵物的過程中,婦女、老人、殘疾者也會參與協助相關工作。狩獵是一套複雜的社會互動過程。

資源管理制度下的社會衝擊

透過科學決策所訂出的配額制,對當地社會造成衝擊。原本狩獵形式發生了改變,狩獵的數量、時間、地點都被限縮。帶有傳承意味的狩獵被迫變成資源競逐;爭搶獵物的景象也時常在村落中發生。簡言之,配額制的壓力減損了狩獵活動原本具有的社會文化功能。

許多當地人因配額制感到挫折,以科學為基礎的管理措施引發原住民的情緒反彈。許多人怪罪隸屬於DFO的科學家。他們認為科學家沒有長期駐點,不瞭解當地情況、也不採納在地知識。科學家之外,努納維克人更認為造成壓迫的是全球動物保育運動。動保聲浪被當地人視為帝國主義下的宰制性意識形態。這些挫折卻得不到充分的回應,雖然當地從2004年起已然設有跨地區、文化的委員會管理鯨魚資源;但委員會不具有足夠的權威性,與會代表也無法充分反應當地人所感受到的壓力。

拿著標槍的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有狩獵鯨魚的傳統。(圖片來源:wikicommon

兩排貝殼串珠(two-row wampum)式的管理模式

 

 

 

 

 

 

 

 

兩串貝殼串珠式的資源共管:以兩串貝殼串珠為意象的共管模式。

(圖片來源:Stevenson,2006)

理想上,成功的共管機制要讓各方相互信任,並對不同意識形態與知識體系採取開放的態度。這在卻現實上不見得能夠達成。共管機制中所採用的往往是科學語言。原住民耆老的許多知識卻無法轉化為這類用語,而只能以口述流傳。因為其知識的背後是複雜的社會、文化脈絡。

兩排貝殼串珠式的共管機制或許是可行作法。這個意象是來自於1664年易洛魁人(The Iroquois)跟荷蘭人簽訂的條約。含意是讓原住民知識與科學知識成為兩套平行、對等的管理系統,最後進行整合的規劃、決策與行動。這將讓原住民的知識與管理方式得以納入共管機制之中。雖然在實踐未必容易,但此一概念至少揭示了某種往前邁進的可能。

 


【參考資料】

Stevenson, M. G.,(2006)The possibility of difference:rethinking co-management. Human Organization, 65(2), 167-180.

Tyrrell, M.,(2008)Nunavik Inuit perspectives on Beluga Whale management in the Canadian Arctic.  Human Organization, 67(3), 32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