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他山之石

社會創新世代:沒有燒杯試管的火星實驗室

Vol.09 作者 / 熊慧嵐

過去我們所認識的實驗室,是科學家應用各種儀器和系統性的測試,檢證假設,創造突破發現的空間。如今,實驗室多了新意涵──一個各方人馬群策群力、解決棘手社會問題的地方。在這裡,便利貼和白板取代了燒杯和本生燈,嚴謹的科學檢證方法轉為設計思維,從單一學科走向為人文、科學、商業等跨領域專業合作。無論是飲用水安全、碳排放中和或是高齡友善社會,努力為現實世界的挑戰尋找替代解決方案,為我們的社會創造了更新、更友善運作規則。

實踐研究新嘗試: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暨亞伯達社會經濟研究聯盟

Vol.08 作者 / 熊慧嵐

為了促成在地社會與學術社群間的合作,豐富社會因應變局的能力、方法與工具,加拿大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委員會曾推動實驗性的「社區暨大學研究聯盟」計畫,鼓勵學術機構走進社區,進行在地實踐研究,為社區議題提出實際的行動改善方案。其中,BALTA討論用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以及透過不同面向的社會經濟行動組織或個人,如何讓各社區達到永續自給,以促使社區再生,其研究架構與主軸為本文介紹的重點。

史丹佛丹麥和平創新實驗室: 用科技影響行為,讓行為改變世界

Vol.07 社會培力 作者 / 熊慧嵐

想像過嗎?每天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可能為世界和平帶來新契機。在丹麥,有群人正共同努力利用網路、行動電子設備與應用程式,在鄉鎮都市化的過程中,用科技消弭社會衝突、創造人際合作的新模式。

在新大陸看見設計思維: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社會創新與永續設計組織」

Vol.06 移動專號 作者 / 熊慧嵐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是聯合國環境計畫所支持的「社會創新與永續設計網絡」在巴西開拓的第一個「設計思維」網絡據點,以設計規劃相關學者為主軸,搭配跨領域資源,為巴西當地的社會問題尋找適合在地脈絡的解決方案。

孵育永續社會的生活實驗場:提爾堡社會創新實驗室

Vol.05 農業轉型 作者 / 熊慧嵐

提爾堡社會創新實驗室(the Tilburg Social Innovation Lab (TiSIL))位在荷蘭布邦(Brabant, Netherland),由提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協同三所大學(Avan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onty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red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期待能以區域性社會創新為目標,為中布邦區發展有所貢獻。

實現長壽社會的安心生活:東京大學政策展望研究中心

Vol.04 高齡生活 作者 / 熊慧嵐

當一個國家的人口大幅步入高齡,社會會面對什麼樣的問題?作為日本國家政策的智庫之一,東京大學政策展望研究中心,自2008年成立後,在跨領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希望日本能成為「高齡化社會的課題解決先進國」,幫助年長者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生活得更自主、健康、快樂。

Wake Up and Dream校園共同住宅計畫: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創意與創新研究所

Vol.03 生態城鎮 作者 / 熊慧嵐

身體力行是檢視創意可行性的最好方法。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創意與創新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t the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以下簡稱ICI)從2012年9月起,展開校園共同住宅計畫(the Wake Up and Dream Project),以生態永續為主軸,邀請老師、學生、職員、校友與校園周邊的社區居民集思廣益,聯手打造理想社區。

改變組織、改變世界:史丹佛大學管理學院社會創新中心

Vol.02 社會企業 作者 / 熊慧嵐

史丹佛大學管理學院社會創新中心正式成立於2000年,藉由跨領域的概念與價值交流,幫助不同的組織或個人,為社會問題找到創新的解答。

化創意為珍珠: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創新中心

Vol.01 創刊號 作者 / 熊慧嵐

時代急遽變化,社會面臨老齡化、貧窮失業、氣候變遷等種種課題。在瑞典,乃至整個歐盟區,無論政府或人民都逐漸意識到傳統福利制度或國家政策已難有效化解這些成因複雜的困境,而社會革新(Social Innovation)卻可能為社會環境、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提供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