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地方創生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

Vol.111 作者 /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主持人)

這些日本的地方實踐者都不是在學術界工作的人,儘管知識體系沒有那麼完整,不過他們分享的內容和經驗,還有從實作經驗萃取出來的核心價值令人佩服。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到日本地方社會的深度跟厚實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不是一個、二個人而已,而是幾乎所有的受訪者,他都能去闡釋他在做什麼,甚至有幾個人分享時,你站在旁邊聽到眼淚都會掉下來。

為地方帶來「創造力資本」的BEPPU PROJECT

Vol.111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前BEPPU PROJECT代表山出淳也說:「藝術家的價值不只是創造作品而已,而是能把既有的價值進行更新,賦予外界新的刺激。藝術家的進駐或移住,也能對於地方上的居民、組織、企業、地方政府,帶來新的刺激,這正是他們的價值之一。」

大臺中一日生活圈:新社宅與舊市場的日常觀察

Vol.109 作者 / 鄭懿婷(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大學實踐計畫在舊城生活圈中所面臨的挑戰是更加多樣,新建的社宅定位明確,大學多聚焦在社福相關的實作議題上;而在舊城區進行推動計畫,大學面臨的是在地深耕團體各有主張,要如何串聯合作、號召更多具有在地情感認同的居民一起參與公共事務?當地方政府對舊區域的未來規劃與居民商家及大學成員的想法不同時,該如何有效溝通,取得共識?

闢一條回家的路,從九讚頭出發(下)

Vol.107 作者 / 陳佳君(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前草團隊專任助理)

清大團隊主動邀請這群橫山青年一起聚會,借用電視節目「誰來晚餐」的名稱,每週二晚間來到九讚頭車站共餐。每次聚會討論的主題不一,但都會從在地「餐桌」出發,一起品嚐以橫山友善食材料理的各種餐點,討論彼此工作的狀況及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並持續整理車站空間,讓一個單純的車站搖身一變成了時下最夯的「青創中心」。

研究×實作×教學 大學社會實踐的三重奏:記第四屆新實踐研討會

Vol.107 作者 / 新作坊

2022年「新實踐暨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國際研討會」主題是「大學社區伙伴:發展理解差異的協作模式」,會中共有47篇論文發表與4篇論文海報展示。觀察發表內容,會發現大學的在地行動緊密呼應臺灣社會的發展脈動,例如探討大學在社會住宅、地方創生、長期照顧等政策推動下的角色,以及對於政策的省思和建議。同時,也將實作經驗和既有理論及國際發展趨勢進行對話。

疫起在地方創生機:2022臺日大學聯盟線上工作坊側記(中)

Vol.103 作者 / 新作坊

從片岡美央、末石靖知二位日本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的經驗分享中,可以看到日本政府透過國家制度的推動,讓不同身分背景和興趣專長者走入鄉村,一來可以為地方帶來嶄新的觀點、刺激和人際連結,改變當地原有運轉的模式;二來參與的隊員不僅能一展長才,也能從在地汲取養分,滋養自己的生活和生命……

疫起在地方創生機:2022臺日大學聯盟線上工作坊側記(上)

Vol.102 作者 / 新作坊

這場「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工作坊」,以「後疫情地方產業與發展:日本地域振興協力隊與臺灣青年工作站經驗交流」為主題,由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邀請臺灣與日本各三位與地方創生相關的參與團隊或個人,分享自己在島國一隅,和地方的人們一起挖掘在地資產、關注地方議題、解決地方/社群需求的工作及生活經驗。過程中,多位講者也特別提到,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地方工作者和病毒共存的因應及調適之道。

「計畫結束了,然後呢?」大學實踐研究團隊的討論與觀點

Vol.100 作者 / 新作坊

「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偉大,即使沒有你,事情也不會變得更糟。」分組討論中,有伙伴將這句在原住民部落流傳的「名言」提出來分享,一方面鼓勵眾人平常心面對計畫終將結束的必然性;二來也是慰勉大家社會實踐的工作本就是一棒接一棒,永不休止,更重要的是反過來問自己,參與人社實踐計畫這幾年為場域、為自我留下了什麼,並為未來開創了什麼樣的契機與局面。

直擊三級警戒下的舊左營社區(下):探索地方商家創新轉型的永續心法

Vol.98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

面對舊左營區商家們「數位化」的諸多轉型障礙,我認為應協助商家們檢視並盤點自身需要藉由「數位化」解決的問題,讓其真正找到轉型的需求。若貿然導入「數位轉型」反而會造成許多商家在轉型過程中必須額外增加人力與經費支出,這對他們來說都會是「有負擔」的轉型。因此,若以較為輕量且無痛導入的方式,從軟性的「新知分享、觀念建構」作為出發點,對於舊左營區傳統商家們來說較能夠接受。

社會實踐的探索道路:「C級巷弄長照站」的試煉

Vol.97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專任助理)

透過本團隊於C據點的社會實踐嘗試,讓我們知道大學和社區的合作,除了從大學裡尋找相關資源進入社區,也可以「透過媒合社區裡面有能力的人」進行資源串聯。這四個月裡,我們戰戰兢兢地迎向C據點的試煉,在向外連結與實作行動中逐漸排除了一開始的「門外漢」焦慮感,深刻體會到只要切合社區需求、謹慎以對且不放棄嘗試,就是持續走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