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他山之石

離島不是孤島:Island Company的小島創生記
Island Company在經營旅宿之外,還研發大豆奶油醬、甑島特色雜貨,並與在地商家合作開發伴手禮,也將過往渡輪停駛後的閒置站體改造成「Koshiki Terrace」,希望這個販售斷崖觀光船票,還提供麵包、土產,以及在地食材餐飲的「甑島露台」,能為地方引進光源、帶入收益。儘管這些事業看似因應觀光客需求而生,山下賢太卻很清楚知道,發展觀光的目的是要以外部資源維繫島上日常生活風貌。

用「麻煩的事」重啟商店街凝聚力的天空之城保育園
天空之城保育園與一般保育園很不同的,是透過實作探索SDGs目標和城鄉共好的方法和可能性,保育園不只是保育園,而是古川理沙園長鋪建美好生活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學習成長的孩子,更是重要的參與者而不只是配角。園長在其他地方也開設了餐廳、在地物產店及網路商店,餐廳每兩週換一次菜單,販售運用當地當季物產所製作的餐點,這些不同的事業都有個共同點:「都是麻煩的事情」。

養殖業的女性先鋒:深川沙央里與她的女力永續公司
深川沙央里社長以自身為實驗,走出一條水產業界獨特的女性創業之路。她始終忠於永續的原則,心懷對大自然的感恩,考量到地方社群、環境和產業共同的福祉,希望能找到讓大家一起好好生活的方式。創業的成果也不藏私地與預備開展事業的伙伴們分享,希望能有更多企業能提供「好」的工作,用「友善」的方式進行養殖和生產。替天草地區的未來,留下後代子孫也能美好生活的豐沛資產。

從「鹿教湯溫泉」看日本溫泉文化與森林療癒發展
森林浴、泡溫泉向來都是一般民眾心目中能夠放鬆身心、促進健康的活動。受日本「森林療癒」的風潮影響,近年來臺灣的臺灣公私有林地也陸續發展健康休閒或身心放鬆式森林療癒(育)遊程。本文將介紹日本如何將傳統的復健療養文化加入現代科學佐證,將森林浴和森林療癒推廣成國民休閒保健活動,也提供臺灣在探討多元運用山林資源議題時的參考。

用開店為地方注入元氣:串起移居支持系統的「鯨魚的鬍鬚」
「東彼杵人事物公社」的行動核心就是透過營造價值,具體展現在地活化的可能路徑,才能說服大家扯斷心裡那條繩索,一起突破盲點邁向前路。一開始公社的行動偏重於硬體建設,致力將空屋翻修成店鋪,以漸少空屋率;而後逐漸透過實體據點和虛擬網站的經營,挖掘在地甚少為外界所知的人物和故事,不僅對外傳播地方的魅力,也串聯社區內外的人事物,打造移住者的支持軟體系統。

鑿出地方的「光」:以社群之力打造永續觀光的嬉野茶時(上)
「我們想的不是以量取勝,而是希望能以質取勝。」在日本,同時擁有溫泉、茶葉、陶瓷產業文化的地方十分稀少,珍視與共享這樣的地方資源是「嬉野茶時」參與者的信念。「我們在舉辦活動前一定會跟大家分享這樣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我們這群住在嬉野的人自己發想與行動,把嬉野的美好傳達給外界。」由參與者自己動手動腦投入的原因,是「我們希望能夠重新去思考所在的這個地方的價值,找出這裡才有的特色、專屬這裡的東西,然後持續提高它的魅力,希望能夠孕育出嬉野獨有的故事。」

在小濱的這些人:循環於溫泉小鎮的設計力
「一個人做夢,也許只是夢;一群人一起做夢,就是真實。」在小濱的所見所聞反映出有魅力的人與店家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群聚集,一起發想,共同築夢。不論是返鄉的城谷耕生或是移居而來的奧津夫婦,他們將自己的專業、興趣、關懷與在地風土及課題相互結合,於日常中挖掘被埋沒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在生活裡探測地方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願景,再運用自身設計、料理、販售等專業服務,將地方的「魅力」和「議題」向內部居民及外來訪客傳遞,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體驗,甚至一同加入參與。

建造一座「大家都能來玩的公園」是對未來的投資——Maruhiro的工藝創新和公共價值創造
作為陶瓷設計與販售的企業,有自己專屬的賣店一點都不稀奇,但最讓我們這些造訪者震驚的是,馬場社長竟然在直營賣店外頭蓋了一座公園「HIROPPA」,為此還揹了大筆貸款!馬場社長表示,波佐見是有點偏遠的地方,不論到麥當勞或租DVD的車程都需要40分鐘,加上前幾年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更覺得能供親子散步玩耍的公園無比重要。尤其產品易歲的陶瓷賣店通常是父母最容易精神緊繃,若設立了公園,親子就可以到園區遊玩,也能順道一起來逛賣店。不但降低親子進入陶瓷店的心理門檻,孩子也有更多接觸陶瓷器皿的機會。

地方產業疫情求生記:柳川藩主立花邸「御花」和夜明茶屋的突圍之道
疫情對於地方觀光事業的衝擊甚大,在收入銳減與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雙重不確定性中,柳川市的兩位在地經營者與員工共思自家產品的特色,充實相關知能、設備與技術,提升商品與服務的品質。同時也與地方上其他產業或商家合作,改善地方觀光的資訊傳播管道、打造深度體驗內容,將危機化為轉機,一起撐過疫情的寒冬,在後疫情時代中以更細緻、更貼近不同客層需求的方式,迎接旅客的再度到來。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
這些日本的地方實踐者都不是在學術界工作的人,儘管知識體系沒有那麼完整,不過他們分享的內容和經驗,還有從實作經驗萃取出來的核心價值令人佩服。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到日本地方社會的深度跟厚實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不是一個、二個人而已,而是幾乎所有的受訪者,他都能去闡釋他在做什麼,甚至有幾個人分享時,你站在旁邊聽到眼淚都會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