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公民參與

「咱的預算,咱來決定!」:參與式預算簡介

Vol.27 作者 / 黃靖玫

「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部分公共預算的支出,藉由住民大會、社區代表會議、方案展覽、票選等流程,來決議如何支配這一部分的預算執行的方向與優先次序。透過公眾參與、公開資訊與決策流程,有助於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避免公權力遭到壟斷,彌補代議政治之不足。

「大學與社區:伙伴關係的新典範」研討會報導

Vol.24 作者 / 郭怡棻

大學是獨立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的中心,也是智慧匯聚、知識積累的處所,同時承擔著社會服務的重任。當大學走進社區、走入部落,以平等互惠方式與當地居民形成伙伴關係,共同面對城鄉殊異的在地議題,大學能用什麼樣的新思維和新作法去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解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呢?

維護生態的社會企業:Parc des milles-iles

Vol.24 作者 / 王雅萍

Parc des milles-iles是一個經營生態旅遊的非營利組織,以魁北克郊區的la Riviere-des-mille-iles流域,成立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協助當地的瀕危物保護,也從事生態教育旅遊的導覽工作。

公民參與和地方治理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周睦怡、吳勁毅

民主社會中的公民,除了選舉之外,還能怎樣參與公共事務呢?「公民參與」的意義,在於政經決策圈外的群體,仍能透過由下而上的管道,參與制定政策的過程,藉此引入改革的可能性,達到權力重分配的目標,使弱勢群體也能共享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人社創新資料庫:來這裡找點子

Vol.16 作者 / 新作坊

自己的國家/社會/社區/部落/文化……自己救,公民意識近年快速高漲,國外許多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創新觀念與作法,也開始引入台灣,讓愈來愈多人想要挺身而出,捲起袖子做些事。但是許多人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拜估狗大神不見得靈光,身邊也沒有人可以指點。那麼熱血如你,該怎麼知道其他人怎麼做呢?

終身學習城鎮與社區教育發展

Vol.15 作者 / 洪子鑫

終身學習理念逐漸被視為一種重要之人力資本理論,以回應經濟需求與勞動市場所需的必備技能,學習與生活連繫可從家庭、學校、社區的人際互動基礎,產生社群成員的觀點,建立社區與終身學習的關聯。

從社區參與開展涉世學術的行動研究

Vol.15 作者 / 方雅慧

大學的教育工作中包含教學、研究與服務,近年來強調「學術研習」和「社區服務」結合,處理各樣社會或環境議題,讓學生透過服務培養批判思維與自我反思能力,才有機會拓開跨領域與跨界的教與學,開展涉世學術的空間。

程序之外:參與式預算所仰賴的社會條件

Vol.09 作者 / 陳中寧

當提到擴大參與,所應思考的不只是如何設計一套討論規則,也應該包括:如何帶動參與風氣,讓民眾願意討論?如何讓審議結果付諸實現?如何改善既有權力結構,打破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同時,即便推動了公民參與,如果無法付諸實行,效果就相對有限。討論成果若能確實落實,相信將能賦予公民更多的熱誠與動能。

不能只當工具人!維吉尼亞大學的社區參與經驗

Vol.08 作者 / 陳中寧

社區與大學的合作,形成了學習行動網絡(learning action networks,簡稱為LAN),建立制度性的關係並分享資訊與想法。產業、政府與民眾在網絡中彼此連結,建立起藉由大學的資訊科技能力,開展出新的互動模式,並激發出經濟與社會上的改變。然而,也必須注意到,維吉尼亞理工所面對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技術,而是社會的觀念與價值。習慣傳統經濟模式的人不會馬上就能轉而接受新的發展方向。所以除了提供技術上的協助,更要推動民眾進行社會學習。先改變觀念,開啟新的想法,一同找出未來的發展可能。

人社實踐計劃執行的回顧與反思:埔里期中會議紀實

Vol.08 作者 / 施聖文

埔里長青村與桃米社區為為本次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期中會議的會議地點,長青村是921大地震後唯一保留下來的組合屋社區,透過06年「菩提長青‧希望之村—老人福利社區實驗計畫」與09年「老人互助社區培力計畫」,轉型成合法化的老人互助社區,建構老人照顧的實務與學術互動平台。桃米社區則藉由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與執行長顏新珠的努力,秉持著與社區共同成長的理念,並預將桃米的精神拓展到埔里地區,激發社區中心思維與區域發展間關係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