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公民參與

【鹽埕抒憶】敲打回憶的在地文藝復興之旅

Vol.72 作者 / 郭泓鑫(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兼任助理)、林晏渟(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在這次【鹽埕抒憶:在地文藝復興】金工工作坊中,街道上出現一群蒐集在地好物的人們,於遊戲中共同分享他們記憶裡的鹽埕風光美景。不論是本地或外地的參與者,在相互補充鹽埕印象的過程中,不僅開啟對話的空間,也使得過去與現在的鹽埕交織成一幅美麗的風景。

從掀海風到掀冊店——一個返鄉青年團隊的進化旅程

Vol.71 作者 / 黃靖玫

要如何讓地方打造成為經典小鎮,與民眾共同描繪出美好生活的願景?「苑裡掀海風」團隊因公共議題而成立,關注傳統產業與地方文史,也透過成立新的空間據點,讓理念相近的人們有聚集的機會,提供社群連結的功能。藉由形塑文化認同、持續培力青年,將對於在地美好生活的堅持不斷傳遞下去。

以公民參與促進城市轉型──南方綠色公民運動分享會小記

Vol.67 作者 / 宋威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冠群(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位於高雄鳳山、苓雅交界處的衛武營,從嚴肅的軍事用地,從轉變成為具備自然、生態、文化、觀光與休憩等多用途的都會公園,其中的改變關鍵點,要歸功於1992年以來一群默默推動「南方綠色公民運動」的在地居民。藉著港都社大「公民參與週」一系列的講座活動,我們得以追索在地公民運動歷史,以及與高雄的都市發展進程。

【徵稿啟事】2019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

Vol.67 作者 / 新作坊

【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謹訂於2019 年9月5-6日舉行,邀請臺灣與日本投入大學社會參與的伙伴,將實務經驗與理論連結,轉化為嚴謹的學術知識能量,與各界交流分享。歡迎全文或摘要投稿,截稿時間為2019年7月15日。

公民小客廳的全民開講,Action!

Vol.66 作者 / 林晏渟(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圖 / 陳姵㚬(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研究助理)

提到高雄市鹽埕區,一般人大多會聯想到其原有的豐富文化底蘊,以及過往繁華、如今沒落的城市印象。然而,對於在地民眾來說,鹽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認同的文化意象又是什麼?我們希望透過焦點座談的方式,嘗試挖掘社區的共同記憶。邀請居民分享在當地生活、工作和創作的過程、發掘在地文化的經驗,以及對於未來區域意象的想法。諸如:「家」是什麼?在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其中的情感與連結,又是如何?對於未來,會是何種想像?

另類參與式討論的想像與操作——開放式會議工作坊紀實

Vol.65 作者 / 宋威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晏渟(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開放空間會議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 OST)是一種開放型態的討論機制。有別於一般會議有既定的流程與操作程序,OST的進行方式更具有彈性,希望能建立一個舒適的開放空間,讓與會者在友善而輕鬆的氛圍下參與討論,會議的討論方式較具機動性,但也可以讓真正有興趣的人集中參與,並且有機會激盪出多元的思考與方案。

爭議的「共融」公園:社會互動也需要設計

Vol.62 作者 / 鄭珮宸(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為什麼積極參與的公民與政府,會以抗議和不歡而散收場?深究其原因,問題在於臺灣社會對於公共空間的想像著重於硬體設計,卻忽略了在空間中的社會互動以及參與規劃的過程,同樣也需要經由設計來潤滑彼此的關係。

在生活中探尋多元的日常經濟Ⅰ:臺北市社造沙龍見學篇

Vol.48 作者 / 郭怡棻

談到經濟,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想像,有人會想到薪水開銷花費,也有人會想到生產流通交換,或許更多人的耳邊是出現響徹雲霄的「拚經濟!」口號。經濟未必要拚才會贏,不過經濟往往和個人的生活與生計密不可分;而在社區裡頭,人們的需求、服務,資源的交換、分享等節點所串接起來的「經濟」,也經常是連結人與人關係的動力,甚至是「community/共同體」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今晚走進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的朋友,正是要來參加一場沙龍聚會,共同探尋「多元的日常經濟」。

從日常出走又回歸生活的「岡發芽」(下)

Vol.38 作者 / 郭怡棻

聊到創業最現實的資金問題,塘芽說資金反倒不是大問題,「而是你能不能確定你現在要做什麼事情」。如果有一個人要開店、做背包客棧、又去擺攤,那人家根本不知道要去哪找你,也不清楚你真心想做的事情,怎麼會支持你或投資你?而且「如果一直煩惱錢的話,最初的核心價值會被錢給依稀掉,你就會變形。」塘芽語重心長地說。

不只是討論或投票:臺中市參與式預算參訪記

Vol.34 作者 / 黃昱珽

臺灣參與式民主的實踐,尚在起步的階段,每個地區皆懷抱著創新的精神在進行嘗試,產生了各自的特色。臺中市兩年來推動的參與式預算,摸索各區都能採用的普及模式,未來也將走出自己的風格。本文探討臺中參與式預算所呈現的「基因」,提供後繼者參考